首页 >> 乌毛蕨属

湖北购机补贴不断加大机耕道建设却停滞不进杜鹃花目

文章来源:华阳农业网  |  2022-07-04

湖北购机补贴不断加大机耕道建设却停滞不进

随着劳动力减少、购机补贴力度加大,农民购买“铁牛”的热情正不断高涨。然而,“铁牛”拉回来了,农民发现添置了个“幸福的烦恼”—机耕道建设滞后,铁牛下田难哦。

记者日前走访江汉平原了解到,湖北省大部分地区机耕道“欠账”太多,农业机械通行困难,在农田里只能低速行驶甚至无法行驶,不仅带来了安全隐患,还大大降低了农机使用和作业效率,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有机无路“铁牛”通行麻烦多

本月中旬,走进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镇北湖桥村的宝均富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库房,记者看到除了三台大型机具停放其中,其他都外出作业了。“整个合作社有89套农机,其中一半以上为大型机具,150多名机手。”合作社负责人李开宝这样介绍。他口中的大型机具,外形与75马力拖拉机相当,通行转移所需道宽近4米,然而村里的机耕道一般都是2米。“田边道窄,农机不能直接下田,只能从别人的田里开过去。像插秧的季节,就必须赶在人家插秧之前,把机具开过去抢插,不然人家的秧都插好了,无论如何都过不去了。”李开宝说,经常有农户因农机过田与机手出现纠纷,也确实有过农机经过压坏农田的情况。碰到脾气不好的村民,只能请村干部出面协商。

同村的农机手李国清告诉记者,最怕把农机开进高坎田,“不好转弯,开的时候得特别小心,不能快,怕出事。”在相邻的马山镇阴湘城村,有着10年多农机驾驶经验的该村村民张世荣告诉我们,两年前,就出现过一个30多岁的村民在雨天因行驶农机速度太快而发生车祸的情况,“有些地方高低不平,容易翻车。”

再过大半个月,家里种的10多亩油菜就要收获了,可站在阴湘城村的乡间公路上,村民张道兵望着10米远外的菜地,有喜也有忧。连接菜地与公路的土路杂草丛生,最窄处仅1米左右。“收割机肯定开不进地,只能请人扛进去了。”

张道兵告诉记者,村里的机耕道一般只能满足40马力系列的农用拖拉机通行,再加上多是散田,多数时候,农机手只得使用拖车甚至组织大伙儿一起把机具扛进田里,“我们的成本增加了,机手的收入也减少了!”

以机带牛 难迈基础设施坎

据介绍,荆州市是湖北省血防重疫区。近年来“以机代牛”工程进展顺利,无牛县、乡、村推进步伐加快。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荆州市拥有拖拉机12.9万台,联合收割机15166台,插秧机8369台,是购机补贴政策实施前的2004年的2.64 倍。

但与此同时,机耕道老旧破损严重。初步统计,该市宽度在5米以上的标准田间机耕道仅占5%左右,3.5至5米的占13%,2.5至3.5米的占33%,2.5米以下的则占到49%;还有18%的耕地,机耕道宽度在1.5米以下或根本没有机耕道,仅有的路是上世纪60年代建设的,大多只能满足小微型机械和板车通行。

此外,长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占地破坏,让一些机耕道路面越来越窄;因多为泥沙路面,农机只能低速行驶,有时还需搭桥板才能通过,大大降低了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村民对机具效益无法发挥、资源闲置的问题反响强烈。机耕道的老化,导致农机因田间作业转场发生事故的比例明显上升。据悉,2014年荆州市因机耕道问题导致农机事故42起,死亡2人。

平原尚且如此,山地丘陵的农机行路难更不难想像了。一份来自省农机局的调研材料显示,我省“七山一水两分田”,地处江汉平原腹地的荆州,机耕道路建设已是比较好的,其他地区加强机耕道路建设的需求更为迫切。

探索破题 建、管、养一个不能少

《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农村机耕道路等农业机械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为农业机械化创造条件。然而,记者了解到,缺乏明确的责任主体、专项资金和统一规划,是机耕道问题迟迟难以解决的原因。

当前并未明文规定农村机耕道路的建设责任主体具体是哪个部门,其设计、整修、维护涉及到发改、财政、国土、规划、水利、农业等多个部门。这些年,各部门也从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整治、水土保持、基本农田建设等不同专项资金中,拿出部分用于机耕道建设。但这种零敲细碎的行动毕竟力度有限,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修机耕道,更是难以实现。“农机部门主要负责机具的推广和补贴,机耕道的建设属于道路设施,需要各部门协作、形成合力,只有从顶层设计开始重视这一点,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省农机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近年来,湖北省松滋、监利两县市已开始有所探索。

2012年,松滋市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农业副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办分管农业主任、市农机、卫生、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机耕道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松滋市农机局,具体负责组织协调、规划审批、考核验收等工作。

2014年,监利县政府从小农水建设专项中,安排300万元奖补资金,由县农机局组织实施,用于首批9个乡镇46个村的机耕道建设。建设资金按财政奖补、乡村筹集、受益农户自筹的三个三分之一的办法筹措;以村为单位,由乡镇组织向农机局提出建设申请,项目由农机局实地审定,建设领导小组批复;实施主体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建设任务后,由建设领导小组组织专班进行实地验收,兑现奖补。“松滋、监利,在明确责任主体、制定技术标准和奖补方法上进行了有效探索,有望形成一套机耕道的修建、管理、维护长效机制,供其他地区借鉴。”

湖北省农机局相关负责人同时指出,修机耕道并非越宽越好,不能一概而论,必须考虑田块使用的实际条件,并与农艺相结合。比如山区,田块分散,农机下田的条件原本就差,当地就应鼓励推广中小型机具。农机生产厂家也应根据实际地形研发轻便型机具,适应各种复杂地形的作业。

(信息来源:15-05-25 湖北日报)

灌浆套筒

德国柏林邮编

中国劳动保障新闻网

海湾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附近修电视机上门维修电话